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传传染病,属乙类法定传染病,是世界上传播速度最快的蚊媒传染疾病,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预防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
主要症状特征
发热:通常为首发症状,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
皮疹: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
三红: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头痛、骨痛、关节痛。
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祸首。白纹伊蚊对人的攻击性强,多次吸血,有光照比无光照对吸血有利。它的雌蚊可以存活1个月以上,雄蚊寿命较短,约生存1-2周,以成蚊或卵越冬。
学校灭蚊工作指引
工作要求:
1、成立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为登革热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校园防蚊灭蚊工作,负责制定学校和托幼机构灭蚊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校(园)内爱国卫生运动,指导检查本校(园)灭蚊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关注师生健康情况,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络搞好预防工作。
2、灭蚊工作目标: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防治蚊患工作,消除蚊子的孳生地方,特别是细小的容器,以免蚊子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滋生,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并把预防登革热知识带回家中、带回社区。
3、通过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向教职工和学生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提高全校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引导大家自觉参与灭蚊防蚊活动。
4、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校园内各个区域的卫生整治力度,及时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孳生地,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负责学校和托幼机构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蚊子由卵变成成蚊,平均需时7天,因此检查周期为7天)派专人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范围内巡视。
5、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
6、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校医、班主任应了解师生缺勤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有可疑病例或师生多人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孳生地处理:
1、每天及时清运垃圾,并清理学校范围内的各种散在积水垃圾容器,如一次性饭盒、水杯、矿泉水瓶等。
2、室外的花盆、各种盆、瓶、罐等容器积水需要及时倾倒,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反扣,防止 再次积水。
3、水桶、水缸、水槽等功能性储水容器需要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
4、对于一些洼地、假山、树洞、运动器材内积水,可以使用砂土填埋的方法防止蚊虫孳生。
5、轮胎可在下方扎孔防止积水,或在里面投放废机油或者灭蚊幼药物。
6、清除室内积水,尤其是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冷却水,冰箱底部的水盘等。富贵竹、万年青、绿萝等水培植物应每 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7、对于水池、沙井、电缆沟、排水沟、化粪池的淤塞物应至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防淤塞。如遇难以清除积水的水体,投放 缓释杀虫剂,如有机磷杀虫剂(安倍、倍硫磷缓释剂等)或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
8、注意对游泳池的排水口进行清理。
成蚊防治:
学校登革热的防控关键是:充分利用晨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学校应倡导小手拉大手,让家庭积极参与登革热预防工作中,这是创造全社会参与的抓手之一。